《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》中的一组数据尤为直观:
✅ 2021年:报考人数377万,往届生占43.8%;
✅ 2022年:报考人数457万,往届生升至47.2%;
✅ 2023年:报考人数474万,往届生比例达48.44%;
✅ 2024年:报考人数438万,往届生首次反超,占比51.82%;
✅ 2025年:报考人数388万,虽未公布具体数据,但多方推测往届生仍超半数。
不仅全国数据如此,各高校的录取情况同样引人关注:
🔷 重庆工商大学连续三年录取的往届生多于应届生:2022年50.94%,2023年55%,2024年54%;
🔷 深圳大学2023考研中,往届生报考12697人,占比55.85%;
🔷 河北大学2023级研究生中,往届生2124人,应届生1839人。
这一变化并非偶然,而是当前社会与就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必然。
对许多往届生而言,考研更像是一场“不得不参加的战役”:或因几分之差与理想失之交臂,心有不甘;或工作一两年后,发现学历成为职业发展的瓶颈,又或是现实岗位与预期差距太大,于是选择“回炉再造”。
往届生逐渐成为考研主力,最直接的影响是:竞争变得更加激烈,并且呈现出“经验型内卷”的特征。
多考一次,就多积累一年的复习与应试经验。他们更清楚哪些是高频考点、哪些资料更具提分效果,甚至能更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。
同时,往届生往往目标更明确、心态更坚决。很多人是带着“破釜沉舟”的决心再次备考,无论是为实现名校梦想,还是突破职业天花板,这种“背水一战”的信念无形中也推高了整体的竞争压力。
考研并非人生唯一出路,但既然选择,就应全力以赴。
如果你是一名应届生:尽早明确目标,避免在“是否考研”和“报考哪里”之间过度犹豫。制定合理规划,高效挖掘自身潜力,踏实走好每一步。
我们设有专门面向应届生的考研辅导课程,从院校选择、复习计划到重点梳理,全程助你精准发力、避免弯路。
如果你是一名往届生:建议冷静复盘此前的失利,究竟是基础薄弱、方法不当,还是心态不稳?将经验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提分策略。
如果自觉难以系统总结,或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攻克瓶颈,可以考虑参加我们的二战进阶班。课程并非简单重复,而是诊断问题、帮你补齐短板。
往届生比例上升、应届生参与减少,本质上并非彼此替代,而是人生选择日趋多元的体现。
《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》中的一组数据尤为直观:
✅ 2021年:报考人数377万,往届生占43.8%;
✅ 2022年:报考人数457万,往届生升至47.2%;
✅ 2023年:报考人数474万,往届生比例达48.44%;
✅ 2024年:报考人数438万,往届生首次反超,占比51.82%;
✅ 2025年:报考人数388万,虽未公布具体数据,但多方推测往届生仍超半数。
不仅全国数据如此,各高校的录取情况同样引人关注:
🔷 重庆工商大学连续三年录取的往届生多于应届生:2022年50.94%,2023年55%,2024年54%;
🔷 深圳大学2023考研中,往届生报考12697人,占比55.85%;
🔷 河北大学2023级研究生中,往届生2124人,应届生1839人。
这一变化并非偶然,而是当前社会与就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必然。
对许多往届生而言,考研更像是一场“不得不参加的战役”:或因几分之差与理想失之交臂,心有不甘;或工作一两年后,发现学历成为职业发展的瓶颈,又或是现实岗位与预期差距太大,于是选择“回炉再造”。
往届生逐渐成为考研主力,最直接的影响是:竞争变得更加激烈,并且呈现出“经验型内卷”的特征。
多考一次,就多积累一年的复习与应试经验。他们更清楚哪些是高频考点、哪些资料更具提分效果,甚至能更准确地把握命题方向。
同时,往届生往往目标更明确、心态更坚决。很多人是带着“破釜沉舟”的决心再次备考,无论是为实现名校梦想,还是突破职业天花板,这种“背水一战”的信念无形中也推高了整体的竞争压力。
考研并非人生唯一出路,但既然选择,就应全力以赴。
如果你是一名应届生:尽早明确目标,避免在“是否考研”和“报考哪里”之间过度犹豫。制定合理规划,高效挖掘自身潜力,踏实走好每一步。
我们设有专门面向应届生的考研辅导课程,从院校选择、复习计划到重点梳理,全程助你精准发力、避免弯路。
如果你是一名往届生:建议冷静复盘此前的失利,究竟是基础薄弱、方法不当,还是心态不稳?将经验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提分策略。
如果自觉难以系统总结,或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攻克瓶颈,可以考虑参加我们的二战进阶班。课程并非简单重复,而是诊断问题、帮你补齐短板。
往届生比例上升、应届生参与减少,本质上并非彼此替代,而是人生选择日趋多元的体现。